作者:墨韵信息时间:
刚接手公司官网那会儿,我也觉得seo外包价格贵得离谱。直到连续换了三家服务商,才明白这里头的门道比菜市场砍价复杂多了。上周还有个做建材批发的客户跟我吐槽:"花了两万块做优化,结果半年了连个询盘电话都没接到"——这话听着耳熟不?
为什么有人花5000见效快,有人砸5万打水漂?
去年合作的家居品牌客户,最初拿着某宝上3000/年的套餐来找我对比。看完合同我直接让他退单——条款里藏着"关键词不保证排名"的陷阱。后来改做地域精准词优化,seo外包价格虽然涨到1.8万,但三个月后长尾词带来的客户,单月成交额就覆盖了全年服务费。
这三个报价细节不注意 注定当冤大头
1. "包含50个关键词"的猫腻:有些服务商把"公司全称""老板姓名"这类根本没人搜的词也充数,真正行业词可能就三五个
2. 数据周报的水分:见过最离谱的周报,把百度索引量增长吹成优化成果,实际上只是抓取了站内无关页面
3. 隐形收费重灾区:突然告诉你要做"内容优化",按文章篇数另收费,最后核算单篇成本比雇写手还贵30%
中小企业的黄金价位段在哪里?
根据我们服务过的217家客户数据,年营收500万以内的企业,2-3万/年的预算最能出效果。这个区间能覆盖:
- 15-20个精准商业词的优化
- 每月8-10篇行业干货更新
- 持续6个月的外链建设
- 真正的排名监控(不是截图糊弄人的那种)
上周刚签单的汽配厂老板说得好:"比起在百度竞价上每月烧1万还停投就没流量,不如把钱花在能沉淀的优化上"。这话糙理不糙,您品品?